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体系(2/3)

作品:《凤舞隋末

现在双臂受伤,人还被固定在床榻上,眼前除了帐篷顶外什么都瞧不见,最多也就是偶尔听到周围隐隐约约有呻吟之声传来,至于外面的情况到底如何便不知道。

当然了,外面的时间不妨来个闪回,闪回到一天之前阿史那金耶被敲昏的时候。

的确,当时城墙上的情况正如他所见,守城的当然就是郑旗带来的两营天凤军,虽然这两个营分别是近卫营和神机炮营,但他们自然都是按照天凤军的军制完成了全部的新兵训练和常规训练,除此之外才会进行更为高阶的战术和武器训练,比如说近卫军专属“飞火流星”的实战操作和神机炮发射技术等等。

而城头上的整个城防体系,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便是“近防”,包含了守城器械使用、城头防御作战技术等等,而改装垛口上的射击口,用强弩去射爬梯敌军屁股的战术就属于这个范畴。

而第二部分被称之为“御敌”,是用于一旦敌军采用大型攻城器械或别的方式突破了“近防”上城后的作战技术。

也就说根据黄小刚的了解,眼下的隋唐时代,守城防御作战的手段与花样自然是比不得后面的唐宋以及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守城战在近战防御上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善,城头因为大量堆积滚木、礌石或火油、金汁之类的守城武器,因此非常拥挤,也没有针对敌人万一爬上城头之后的防御手段,只能是与夺城而上的敌军在城垛附近死磕,一旦城垛失去控制,被敌人源源不断的爬了上来,那么局面也就会变成近身的肉搏作战了。

所以,黄小刚在经过了研究之后,便也搞出了新的思路,那就是完全放弃使用累赘又没有什么大用处的滚木、礌石这些器具,把城墙顶部给清空出来,然后开发出了城垛射击口定点交叉打击战术和城墙近战的拒马战术。

这射击口定点交叉打击战术,自然顾名思义不用多说了,而城墙近战的拒马战术倒是可以多说两句。

这古代的城墙高度和宽度向来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隋唐之前的主城,城墙高度多在三丈六尺,京师的城墙高度则可能更高达到四丈乃至五丈、六丈,而府城、县城则根据所出地理环境以及城池大小、军事价值略有增减。

此外,宽度也是如此,一般的城墙多呈现梯矩形状,底宽多在15-18米,顶宽也在8-15米,使得城墙顶上的作战空间相对也算宽阔,只是古代的守城思维偏重于器械,一打起仗来便会让人搬运来大量的守城用具堆满整个城头,大大挤占了城头士兵的作战活动空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凤舞隋末》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体系,网址:https://www.bqg999.org/84/84412/34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