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颤抖吧,巴达维亚!(2/3)

作品:《抢救大明朝

面对马打蓝和万丹这两个近在咫尺爪哇岛当地政权的威胁,巴达维亚城的荷兰殖民者还怎么敢大量使用当地的土著?

哪怕在天朝帝国觉醒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依然没有办法驱逐巴达维亚的华人,非但没办法驱逐,而且因为明朝开始实行“关粮米”政策,荷兰殖民者不得不引入更多的华人,让他们承包巴达维亚城周围肥沃的土地用来种植稻米。

所以从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更多的中国移民就开始涌入巴达维亚。截至1662年底,巴达维亚城周围开辟出来的130个水稻种植园中的121个都属于中国移民。

而在巴达维亚城内,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一张张被赤道的烈日晒得黝黑的中国面孔。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大多是中国人开办的,这些店铺并不都是小买卖,也有不少大买卖。一官党(郑家商行总号的名称)、皇商会、沙船帮(沈廷扬家族商行总号)、贾乐市行、广联行(广州府的大商行)、佛联行(佛山铁业合办的商行)、景德行(景德镇瓷业的商行)、曼奇尼茶行(朱慈烺以玛丽.曼奇尼的名义开办的茶叶行,主营是出口祁门红茶)等中国的大商行,也都在巴达维亚开办了分号。

由于大量华商和中国大商行的到来,巴达维亚的总督府甚至专门开辟了一个“中国区”,以供中国大商行、天朝使馆还有传授儒经的华校使用。

这个“中国区”和巴达维亚的老城间隔着一条直通海港的运河,通过架在运河上的桥梁可以进入同样遍地是华人的“荷兰区”。

因为巴达维亚的“中国区”在城市的西部,靠近万丹苏丹的领地,所以从万丹通往巴达维亚的陆路就接着“中国区”。刚刚拜访过万丹宫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约翰.马特索尔科这个时候就乘坐着一辆上海沈车打造的西洋风格的四轮马车,通过了已经处在军事戒严下的“中国区”的街道。

这位从1653年开始就一直担任东印度公司总督的荷兰人,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焦虑过。

天朝的皇帝已经不屑于掩饰他对马六甲海峡的野心了!

在打败了北大年-霹雳国-柔佛国-亚齐国的四国联军,将北大年国完全吞并后,这位天朝皇帝公开了他的下一个目标——马六甲海峡!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征服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后的善后方案了——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将会被分成十二份,然后交给皇帝的十二个儿子统治,还会建立十二个依附于天朝的藩属公国。

根据公开传播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抢救大明朝》 最新章节第1175章 颤抖吧,巴达维亚!,网址:https://www.bqg999.org/83/83974/199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