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2/3)

作品:《苏厨

要在这个底线上诸般克扣,加上胥吏上下其手,到达力夫手上的,怕是要折去多半了。” “这点收入如何活人?加上远赴数百上千里之外服役的,沿途还要自担费用,破家亡身者,不计其数,所以大家才闻役色变。” “其实大灾之后,如果调运得当,正是兴役之机。” “一来人力集中,且无生计,能够靠工役得活。” “二来大水之后,朝廷需要修整的地方很多,工程量也大,这些人正好解了急需。” “所赖者,是胥吏不能盘剥,官府不能失信,转运及时,所给从厚。” “因为一年半载之后,这些人是还要回乡的,所以还要留有些积蓄。” “地方官员,多有一个‘怠’字,平日里尚不觉有差,真到了河北今年这样的情形,怠上一个月,翻年就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结局,不能不急啊。” 司马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夫今晚就将公仪的举措和在大名府商议的方案制成条陈,上报陛下和中枢,瀛洲有公仪坐镇,实在是百姓之幸啊。” 苏油拱手道:“李公,这些费用,从何而来啊?” 李肃之说道:“问道点子上了,河北防辽重地,各种物资军器堆积如山,不过平日里不得用而已,如今事急从权,今后在慢慢调补吧。” 苏油沉吟了一下,转头问司马光:“学士,你说你通判过郓州?” 司马光点头:“对。” 苏油问道:“郓城应当产煤铁,学士在郓城的时候可曾见过?” 司马光说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铁我知道是有的,不过铁户用的是松炭,大冶四五十人,小冶二三十人,如果算上取矿,造碳的,那就不止了。” “不过听说风险极大,这些都是官榷,榷费很重,常常起炉不通风,或者风路虽通,熔冶不成,那就得重新起炉,重起不得补费,因此破家的豪商巨贾,也不是一户两户。” 苏油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明代开始用北方煤炭含炼铁,铸造的铁炮因为含硫过高,极易炸膛,不知道经过自己焦化之后会是什么效果。 不过就算不能造炮,造刀枪箭矢,那也比远从汴京调运强得太多。 后世东平,可是重要的产铁区,地点就在如今梁山泊边上的郓城,有铁有煤,还有造水泥的灰岩,比后世更优秀的是,那里如今还有大量水源,有个方圆四百里的大湖,简直就是得天独厚的工业基地! 大宋徐州,“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 能让河北自己解决掉军器问题,漕运压力会减轻不少,将郓城发展起来,怕不又是一个徐州,嶲州!辐射河北,应该绰绰有余! 要是再在海边寻几处盐场,水泥晒池一抹,那就是种钱啊…… 李肃之见苏油陷入神思,也知道这娃点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厨》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网址:https://www.bqg999.org/81/81553/52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