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利的大会(2/3)

作品:《苏厨

品质量,做好风险控制。为眉山市今年生产总值再上台阶贡献一分自己应尽的力量。 知州对江卿世家这一态度予以了高度肯定,同时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是大宋和谐稳定的两块基石,眉山不但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得硬。 本土著名企业家程文应先生当即表示,知州的教导,具备宏伟的大局观和历史前瞻性,是值得大家深刻思考的,也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避免了犯方向性错误的可能。 因此他决定,将知州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化作可行性方案,先期在土地庙投资兴建一所希望小学,争取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推广到个全州各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为本地著名企业家的史洞修先生,则提出州学教室破败,书籍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职工收入不高,还存在工资拖欠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捐赠意见。 江卿世家纷纷表态赞同,踊跃为州学捐赠出力。 以上是来自眉山州码头土地庙苏油的报导。 实际的情况,其实还是有些小出入的。 新商品受欢迎是肯定的,程家书坊,《杜工部集》,《史记三家注》这两样是大宗,其余的五彩神仙像,五彩诸佛讲经图,也是大售。 史家瓷坊一举成名,知州的话已经非常明白了,接下来史家瓷坊搞不好就会成为御窑窑口,要真是那样,第一批出产的瓷器也可能就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后一批,今后可能有价无市! 至于石家,与二林部,税监签署了复杂而繁琐的购销合同,涉及大量的大宋贸易法知识,大致就是先由政府将铜器购入,再由石家关扑得到,最后得以完成报关进口,成为合法的大宋商品流入市场。 当然那是纸面上的那一套,实际操作则是税监一分钱不出,只按铜器斤数收足应得费用,剩下由二林部和石家瓜分所得。 苏家的做法又有些不同,存货肯定不足以供应市场,底子薄,但是又有刚需,因此程夫人大胆使用了私券,就是期货提货单模式,先收一大笔定金,然后采买原材料用于生产。 私券又由程家的新型印刷技术加水印防伪,因此仿造的可能基本可以杜绝。 至于苏油的永春露,他只管制曲勾兑等工艺流程改进,生产和销售都由程家负责,走的代理制,可因为利润太高了,收益相当吓人。 三十六万贯可以大致分成四份,两份他有三成,一份他有七成,真算起来,一个人就占了十二万贯之巨! 眉山衙门,收钱真是收到了手软,客商们都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空手而来,他们随船带来了各色各样的货物。 这些货物里边,三成用于客商间相互交换,五成成被眉山本地吸收,还有两成,被二林部这大老虎吃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厨》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利的大会,网址:https://www.bqg999.org/81/81553/12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