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7 九千岁与韦宝】(2/7)

作品:《明鹿鼎记

应该就会递出去。”韦宝道。他并不担心栾汝平等人食言,因为这是他们当众答应的事情。

在华夏的古代,大家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口头答应,那也是契约的一种,若是食言,不但外人将瞧不起食言的人,食言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疙瘩。

西学中的契约精神,其内涵曾经出现过质的变化,是从汉语语境中的交易涵义,逐渐过渡过汉语语境中的契约涵义。

拉丁文中的契约一词,历经了汉文化的重要影响。

契约论在现代法制理论中,被定性为法制的本质;但在传统法家学术里,契约论连理论基础都算不上,只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行为方式,根本无法代表人性人文的基本特征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五个人文基本特征。

有人夸大说契约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并武断地宣称文明国家就是契约国家。

武断的定论,不但彰显西化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人性、人文、人道无知,同时也体现出西化的现代知识体系,在人文领域的研究空白。

这种论断表面抬高了西学的层次,实质则是暴露了西学知识体系的粗糙、低级。

契约与法制不能形成表里关系,契约与诚信也不具备因果关系。

这是基于西学视野,完全忽视人道法天的华夏文明视角,所得到的狭隘认知。

契约论之所以无法进入诸子百家学说的门槛,主要就是因为华夏学术普遍基于天道之学,如阴阳五行,德道学说等,任何一家学术应用,都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而契约精神是不讲天时,不究地利,只论人和,所以契约精神阐发的法治社会有个特点,就是合法不必合理。

西方学术重契约不重天道伦理,也与其脱胎于宗教社会****的历史有关,一条教条横行天下,需要的就是契约精神,且只需要契约精神。

中国人的思想层次远远高于契约精神!

中国人有契约精神,而且更重天道人伦,诚信就只是儒家人伦五德之一。

尤其在华夏古代,韦宝从重生穿越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绝大部分人,都是说话算话的。

魏忠贤微微一笑:“即便老夫点头,底下人又有人保举,但还是不容易,别忘了,还得要内阁拟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可不是轻易任命的!”

“九千岁的人在内阁也占上风啊,更何况谁不知道当今首辅是九千岁的人。”韦宝道。

“没有你想的这么容易,还有次辅呢,还有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鹿鼎记》 最新章节【0687 九千岁与韦宝】,网址:https://www.bqg999.org/61/61953/6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