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2/4)

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d)、德国驻天津领事秦莫漫(dr.a.zimmer-mann)、日本驻天津领事伊集院彦吉四人牵头,招集各国领事、代表以及鲍尔、福岛安正,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开会商议对策。

天津租界始于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10月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开放天津作为通商埠岸,并允许两国商民在天津居住贸易,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法两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訢递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天津英租界开辟。划定的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1897年月,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共计占地880亩。

同时天津英租界还仿照英国制度,设计了天津英租界的政治制度,并于186年成立起天津英租界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执行机构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对租界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并且在1890年修建戈登堂,做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

在当时各国租界中,天津英租界贸易发达、经济繁荣,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较其他租界先进。因为天津英租界成立较早,英国的国力雄厚,有能力对租界进行投资建设,加上英国的殖民经验丰富,因此到这时天津英租界的发展己十分可观,租界内己建成了数十条交通干道,并沿海河兴建大批新式码头,并安置了各种港口设施。西式风格的高楼林立,并于1898年开始供应自来水。

这时天津英租界內的工业、金融、商贸等行业均十分发达,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工厂、公司、商行、银行入驻,还有相当一部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天津英租界开厂设店,甚至连普鲁士、丹麦、葡萄牙等国也将自己的天津领事馆设在英租界内。

而就天津英租界成立的次年,法国也清廷提出在天津建立法租界的要求,同年6月日,清廷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法国参赞哥士耆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界址为:南沿宝土徒道(今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9亩。

不过由于后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因此天津法租界成立近二十年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最新章节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网址:https://www.bqg999.org/6/6985/1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