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金花的秘密”(2/4)

作品:《天地任我行之二

朝的“罗浮山”道士苏玄朗著《旨道篇》开启“内丹修炼”的先河后,“外丹术”逐渐衰微,而“内丹术”则逐渐受到重视而迅速发展起来,到宋朝时已形成鼎盛之势。这时的玄门道教“修真者”大多数为“炼气士”。

但是,“内丹”修炼中的许多术语都借自外丹,而“外丹”中要炼就的“金丹”则被“内丹家”借来指对人体内“精”、“气”、“神”三者的修炼,以产生类似“外丹”中的“金丹”那种长生不死之丹,使人成为金刚不坏之体。

这一过程就是“修仙”阶段的“炼气化神”。因此,元朝的陈致虚说:“其(内丹)用则‘精’、‘气’、‘神’,其名则云‘金丹’,也就是修真者的‘真丹’。”一旦进阶成真正意义的“金丹真人”后,“修真者”寿命可长达千年!

《太乙金华宗旨》说:“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也‘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一’之‘真炁’。”可见,“内丹家”所谓“金华”即来自先天之“元气”,还有“天光”、“元神”、“真性”等诸多名目。

按道教的说法,人在未出世之前,先天之“真炁”就已进入父精母血的结合体中,待人出生后则居于两目之间的方寸之中,即藏在“心理”。因此,“灵台方寸山”与“斜月三星洞”就是指“心”!人要想长寿乃至不死,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术锻炼体内的精、气、神,抱守真炁,炼就金丹,便可以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太乙金华宗旨》的“元神识神”章中有“一灵真性,即落乾宫,便分魂魄”的说法。《说文》释“魂”为“阳气也”,“魄”为“阴神也”。所谓的“魂魄”其实就是源自身体的本能意识与条件发射,根源在“父精母血”。

中国古代典籍中多以“魂”为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的“精气”,而以“魄”为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精气”,故《宗旨》说魄为“沉浊之气,附于有形之凡心”,而魂为“轻清之炁,自太虚得来,与原始同形”。

西洋人中的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把“魂”译为

imus,而把“魄”译为

ima,从这两个单词的拉丁文本义来讲,都有“心灵”(mi

d)的意思,而a

ima偏重于“灵魂”(soul)方面,似有阴性倾向,而a

imus偏重于“精神”(si

it)方面,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天地任我行之二》 最新章节第147章:“金花的秘密”,网址:https://www.bqg999.org/279/279338/1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