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气温(2/3)

作品:《大明公务员


一个北方的学子举手起身说道:“没有。”

何夕点头,让他坐下,说道:“苏东坡也说没有。‘开花送余寒,结子及新火。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但是关中一直没有梅吗?诗经有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经之中,这个梅难道与我们现在的梅花,不是一个梅。”

“还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说淇水之竹,战国策等说,也说此地竹林造箭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在汉代,河决,汉武帝尽伐之,以塞决口,淇水之竹,也就不见了。而今彰德等地,也没有大片竹林。有大片竹林的地方是哪里?是长江以南。”

“这种种现象,让我产生了好奇。那就是古代不同时间,气温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时代有温度如何?气温对于这个时代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于是我就做了一些研究。也算是有所得,今日方才敢请诸位品鉴。”

“但是做这个学问,首先要有一标准。我设定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水沸腾的温度为一百,其中等分,得到人的体温三十七度,春天十几度,夏天三十几度上下,等等。这些都不是太严格的。这方面我还希望有更好的工匠,为我提供能够直接测量温度的仪器,才能更精准的研究。当然了,这是题外话。”

“最后得出这样一张表。”

随即,何夕一招手,在门外侍立的王千里,将一个纸筒拿了出来。何夕打开,取出一张大纸,让人钉在黑板上。这不是别的。正是从上古到明代,气温变化表。

这当然不是何夕的研究成果。

而是竺可桢的研究成果。

他手机之中,就一本解释这方面的书籍。他最大的收获也就是这一张图表。他只是截取了一段。在上古到战国,中间只有一个极速下降随即极速上升的时间段,在何夕看来,大抵对应平王东迁前后,然后就是气温缓缓下降,在三国时期又有一个极速下降的时期,在此之后,气温是缓慢上升。到隋唐时代变成平行,然后在北宋末年极速下降。在南宋时又有所回升,随即元末明初也有一个下降,也就是而今这个时代。

其实,这幅图出来,不用何夕怎么讲解。在座这么多学子,就有自己的想法。

毕竟,眼前的国子监监生,没有一个是小孩子。虽然对历史研究不深。但是最基本的朝代的起始与终结,其中是治世还是乱世,还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明公务员》 最新章节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气温,网址:https://www.bqg999.org/268/268016/10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