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瓜田李下(2/7)

作品:《三国之银狐

乡人全部杀光做肉脯,让家乡父老没办法评价他口碑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名士都有极重的乡土情结,注重乡里名望。

所以你居住的地方附近乡民们对你的口碑其实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沈晨要赠送赵化猪,赠予杜老钱币的原因。

有人觉得这个行为像傻子,还称是滥仁害已,是一种犯贱的行为。

那只能说明你不懂汉朝。

曹植有首诗叫做《君子行》,内容是“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这就是著名成语“瓜田李下”的来源,意思是不要去做惹人怀疑的事情。

水镜先生司马徽刚刚从颍川搬到襄阳来居住的时候,由于他是颍川名士,荆州士人都知道他,但当地的乡民对他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与当地百姓产生了一点误会。

当时他家附近的乡民丢了一头猪,看到他家的猪跟自己的猪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说司马徽家的猪正是他丢失的那一头。

司马徽为了防止生嫌疑,惹当地乡民非议,便把自己家的猪让给了这人。

过了几天,那人又找到了先前丢失的那头猪,急忙将司马徽的猪送还,并磕头自责。司马徽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感谢他把自己的猪送了回来,自此他的品德传播乡野。

这件事司马徽有错吗?

当然没错。

但他家的猪和丢猪那户乡民家的猪一模一样,就会惹人怀疑。于是司马徽就把猪送给乡民,就是为了解除这种怀疑和误会。

这就是所谓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人心一旦有了怀疑,就会产生裂缝。

所以君子做事,就得连这种怀疑都要想办法消除。

沈晨也是如此。

他和诸葛亮坐马车在周边乡野乱逛,当时人不知道他的品行,所以赵化丢猪的时候,有人见到沈晨的护卫带了一头猪回去,杜老伯谷物被啃食的时候,也有人见到他的护卫在河边放马。

于是大家就会本能产生这样的怀疑,认为可能是他偷走了赵化的猪,他的马啃食了杜老伯的麦谷。

由于这种怀疑和误会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在周边乡野百姓之中的口碑崩坏,让人在道德上对他进行批判,所以沈晨的应对方式也跟司马徽一样,选择的是还猪赠币。

事后真相大白,周围乡野百姓自然也就知道沈晨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以后如果他再出现在案发现场之类,自然也就不会怀疑到他头上。

而且这次事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三国之银狐》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 瓜田李下,网址:https://www.bqg999.org/263/263974/1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