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名副其实的三姓公(2/3)

作品:《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刘泽清把一切都算计的很好,却根本不知道他在算计这些的时候,自己也早就被人所算计了。

曲阜,孔氏。

孔胤植捋着胡须看着北边的回信,脸上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自己可真是聪明,早早就与北面有了联系。

现在鞑清兵马南来,事到临头了,就只需要轻飘飘的几封情报,便又赚足了好感。

只要那位爷不逼着他们孔家站队,等过一俩月时间,鞑清扫平齐鲁,甚至都扫荡了江淮之后,那孔家再献上一道《初进表文》,表达自己愿意归诚鞑清的意图,那荣华富贵不还是稳妥妥的吗?

说真的,比起大顺那位,孔胤植更亲睐北边的那位。

看看人家进了京城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先就是大肆宣扬“满汉一家”。

甭管实际上是怎么做的,可嘴上讲的好听不是?

然后施行汉制,跟当年蒙鞑是截然不同。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

你之前在大明时候是当官的,依旧做官,种地的,土地依旧归你耕种。

这可给官僚士绅们吃了一颗安心丸。

然后又在内阁六部里设满官和汉官,并对此前被老李给枷死打死砍头的官僚勋贵们收尸厚葬。

哪怕这一点都不耽搁鞑清接受诸多勋贵宅邸和遗产呢,但人家做得漂亮。

然后就是重科举重读书人。大力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级文官,授以他们尚书、大学士等职。比如之前的明户部郎中周祚、编修高尔俨、庶吉士张端、庶吉士成克巩、给事中陈名夏、编修刘正宗、进士杜立德等,都被陆续任命为尚书、侍郎等要职。而冯铨这位大明朝的大学士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鞑清的大学士了,可谓是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然后人家还依旧行科举制,据说都已经在准备着来年的秋闱(举人)了,前明时候的科举功名也都悉数承认,这要是顺利的话,只多两年时间,鞑清入关的第一次春闱(进士)就能办了。

这叫孔胤植好感大升,同时这一措施也极大的笼络了读书人。

对比蒙鞑时的粗鄙,这鞑清的睿亲王可真是睿智。

孔胤植真的很看好鞑清。

当年清兵南略的时候过曲阜而不入,那时候他就知道鞑清不简单,现在看果然是不简单,这是要成大气候的。

一出手就笼络了官僚士绅和读书人,那这‘江山’还愁坐不稳吗?

至于多尔衮其他的改革赋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八章 名副其实的三姓公,网址:https://www.bqg999.org/246/246889/1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