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教育体系(2/3)

作品:《明左

庚没有盲目的照搬后世的教育体系。

时代不同,环境不同。

最重要的是科学体系还没有那么的完善。

即便建立起像后世一样的教育体系,可是也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充实其中。

因此对教育阶段进行简化,加快人才的培育,尽快让他们充实到实践和工作当中,就是必然的选择。

身为徐若琳的秘书,柳如是站出来讲解了具体的办法。

“经过三级划分,小学为五年制,中学为四年制,大学也为四年制。儿童的入学年龄暂定为六至七岁。这样一来,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则为二十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这个时代的人,十四、五岁成家立业者比比皆是,因此都十分早熟。

而且山东的发展也决定了,不可能等到人才二十三、四岁了,才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因此缩短学制时间,让学生更早地投入工作,才是合理的规划。

祁彪佳的妻子商景兰如今也走出了家门,参与了教育工作。

这位大才女本就爱好教书育人,祁彪佳游宦在外,教育子女的工作一直都是她负责。

她问道:“如今小学、中学的建立,已经全面铺开。唯独大学还只是提案,不知该如何规划。”

左梦庚看向刘宗周。

“念台公,您的意向呢?”

刘宗周细细思量,缓缓说道:“大学是教育体系的最高门槛,学生能否成才,全系于此,不可不慎。依老夫之见,大学当建,但宁缺毋滥。”

他的意见得到了左梦庚的认可。

左梦庚另有别的论证。

“我山东虽人口日渐繁多,然终究偏于一隅。倘若高等学府过于集中,这不利于日后,更有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的隐患。”

山东就那么大。

最高学府如果太多的话,反而是一种弊端。

左梦庚的想法,目前的大学只需要三所即可。

“一所建在济南,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一所建在青岛,名为国立青岛大学;一说建在临清,名为国立医科大学。”

这就是左梦庚对大学建设的现有规划。

济南日后作为行政首府所在,必然有要有高校在旁。既好管理,也能施加影响,使其产生政权需要的人才。

而青岛作为新兴之地,面向海洋,是对外交流的窗口。

在这里创建大学,走出来的人才必然拥有着广阔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左》 最新章节第622章 教育体系,网址:https://www.bqg999.org/217/217512/6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