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缂丝(2/3)

作品:《鉴宝狂少

交织不贯通全幅。

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

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

旧时刻丝著录所说的“通经断纬”,即指此意。

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带,所用彩色纬丝多达六千种颜色。

采用缂丝法临摹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06年,缂丝技艺入选第一批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惜传承这门技艺的大师凤毛麟角。

但完成的作品,每一幅价值都相当惊人。

看清是缂丝作品,陆飞惊喜的不得了。

缓缓将卷轴打开,看到整个卷面,陆飞倒吸一口冷气,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这竟然还是一幅南宋顶级缂丝大宗师沈子番的作品。

简直太难得了。

这是一副缂丝《喜鹊踏梅图》,横三十八公分,纵一米一。

整幅画面被人用现代软膜封住,保护的相当得体。

画面很简洁,一枝腊梅正执花开,两只喜鹊并排站在枝头,脸对脸好像正在交谈。

别看画面简洁,喜鹊的造型却刻画的栩栩如生。

怒放的腊梅更是条理清晰,每一丝纹路和花蕊都清清楚楚形象逼真。

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

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

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赏印。

这么多赏印,足见这幅作品在满清皇室有多受宠了。

龙云说过,给自己这三件宝贝的价值都在之前那幅画的两倍以上。

看来,那只是龙云的保守说法。

这幅《喜鹊踏梅图》的价值,比那幅画的价值高出五倍都不止。

这可是沈子番大宗师的旷世名作啊!

不要说神州了,就是放眼全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鉴宝狂少》 最新章节第1309章 缂丝,网址:https://www.bqg999.org/202/202379/13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