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待价而沽(2/5)

作品:《1627崛起南海

位就绝非普通读书人可比了。而且抓着从师爷身份跃升为一国重臣的例子,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比如晚清的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师爷出身的肱骨大臣。

但话说回来,官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师爷这碗饭也不是人人都能捧起来吃,这个行业里也同样存在着竞争,能被聘请为师爷的读书人比例,其实比考中进士当官的也高不了多少。所以大多数人最终还得另谋其他出路。

比如文笔好的读书人可以专业代笔写公文,唐代诗人李邕一生中代写公文八百余篇,《新唐书》中记载“李邕代撰官折受筹银巨万,据此为豪富者。”类似这样的公文高手,还有贺知章、宋之问、骆宾王等人,靠着这个特殊的本事,也能混个衣食无忧。

此外也有落榜文人遵循圣人的先例,自己开书院或者给权贵做家教,依靠教育产业发家致富。比如这白鹿书院的山长一职,历来就必须要有举人功名在身才可有资格接任。而这儋州大大小小两位数的书院,其创始人几乎全都是历朝历代的落榜文人。觉得经营书院麻烦想偷懒的,也大可找个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只需管理那么几个学生,同样能混个丰衣足食。

当然还有一类人选择的谋生方式更为直接,就是下海经商。走这条路的文人一般都有着殷实的家境,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效仿。如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伍秉鉴,都是科举无望之后选择跟随父辈经商,之后就成为了当时的商业巨子。

但以上的这些例子对于儋州本地的读书人来说,想要实现都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儋州这地方的统治权已经不再属于大明所致。整个海南岛上的大明官员要嘛选择了投靠海汉,要嘛就处于赋闲状态,师爷这个职业根本就没有市场需求,自然也无从谈起就业机会。至于写公文这种事,连衙门都停止运作了,又哪还有什么公文要写,近两年所有上报的公文全部都是海汉那边专门的部门代劳了,让民间文人们连打零工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下海经商这条路,海汉倒是十分欢迎,这两年里也的确有一些家境富庶且心思灵活的读书人抓住了商机,成为了与海汉合作的分销代理商或是种植园农场主。但这个办法也不是人人都能用,毕竟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读书人还是坚持认为商贾是属于比较低贱的职业,不愿意放下自己作为文人的尊严。而有这种打算的人,又未必有相应的能力和起步的本钱,可能连入行的门槛都跨不过去。

如果以上这几条路都走不通或是不愿去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950章 待价而沽,网址:https://www.bqg999.org/19/19687/95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