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资源整合(2/5)

作品:《1627崛起南海

地区第一次见到,也足见平日来往这里的欧洲商人肯定为数不少。

安不纳港的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海汉在港口运营方面拥有的各种设备、运行的各种管理制度,也都运用到了这个南海小港上。范迪门是从事多年海上贸易的行家,去过的码头港口也不知有多少了,能从这港口的布置和运作中看出不少门道,他没花多少时间就确定了一件事,海汉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凭借海上贸易崛起,并不是依靠运气。像这样的港口运作水平,绝对是长期积累不断改进之后才会得到的结果。

而过去由荷兰人掌管的安不纳港除了港口码头有几座栈桥之外,根本就没什么码头设施可言,与海汉经营之下的港口相比,只能用简陋来形容。扪心自问,范迪门也会认为海汉治下的安不纳港对过往这一海域的商船民船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范迪门看来,有些措施和港口设备并不是海汉所独有,但其大规模运用的成本太高,一般港口上不太可能像海汉这般铺张。比如这码头上铺设的货运轨道,巴达维亚港其实也有类似的设置,但一般都是木轨或者顶多在外层包上铁皮,而这安不纳港的轨道却不是这种廉价的设备。范迪门已经确认过,这些轨道全是货真价实的钢铁轧制而成,其成本可远远不是木制轨道能比的。而且这岛上既无铁矿又无炼铁厂,想必这些轨道全都是在三亚制成后跨海运来,再在本地进行安装。海汉人如此舍得投入本钱到港口基建当中,也难怪到过海汉港口的商人都会对其运作效率和港口环境赞誉有加了。

这还仅仅只是南海中的一个小小补给港而已,海汉首府三亚号称南海第一贸易港,其建设水平就更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再回头看看东印度公司花了十几年时间打造的巴达维亚港,范迪门心中莫名地出现了一种酸溜溜的感觉,这么多荷兰人前仆后继来到远东,十几年来花费无数心血财富,得到的结果竟然还不如一群从天而降的暴发户。海汉人在三亚登陆不过六七年时间,其控制的地盘和建设成就却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印度公司,这对荷兰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悲哀。

“欢迎来到安不纳岛,范迪门先生!”对于范迪门的到来,海汉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颜楚杰亲自来到港口迎接他,并且还安排了一辆特制的高级马车作为运输工具。

这种特制马车的特别之处主要是在于其车厢之外的零部件全部是穿越时带过来的成品,其舒适性远非这个时代的马车所能相提并论。不过这种马车总共也没几辆,在三亚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911章 资源整合,网址:https://www.bqg999.org/19/19687/91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