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文化渗透(2/5)

作品:《1627崛起南海

,但这个少年的三观在此期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虽然曾在昌化县城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大体也知道汉人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但海汉人治下的地区与昌化县城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那个地方人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书念,汉、黎、苗、安南乃至金发碧眼的西洋番人居然能和谐地在同一个地方生活。那里没有令人厌恶的大明官府,所有人都在海汉执委会的管理之下辛勤工作,收入也远胜过黄雀所知的普通百姓。在当地年收入水平超过百元的归化民比比皆是,而大明治下的普通民众想要年入百两完全就是妄想,更别说地处深山的石子峒了。相较于艰苦的山中生活,海汉治下的三亚地区对黄雀来说简直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如果不是记挂着山寨的亲友,他真是在三亚住得有点乐不思蜀了。

去过三亚之后,黄雀才明白石碌之外的世界究竟有多大,而当他带着一脑子的见闻和想法回到石碌的石子峒,就已经变成了最忠实的海汉价值观的鼓吹者。黎人要过上好生活,要赢得尊重和汉人平起平坐,那就必须先得从大山中走出去——这是黄雀在三亚期间被反复灌输的观念之一。

相较于大明官府对黎人一直以来的防范态度,海汉人无疑友善得多,他们主动向石子峒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以协助黎人走出这片大山,迎来新的生活。

最主要的方式自然是在临海平原上为黎人修建新的聚居地,为此建设部专门抽调了一批劳工,在昌化港以东,昌化县城以北的一片山岭地区建了一片船型屋,并且还派来了农业部的专员,辅导黎人在这片地区种植一些茶叶、剑麻、油棕等经济类农作物,以维持他们今后的生计。

当然了,种植农作物是长期计划,短期内暂时是看不到什么收益的,而在此期间也不能坐视黎人们坐吃山空,因此乔志亚向石子峒提出了另外一个补充方案,那就是让黎人来工地上做工。管吃住每个月还给发工饷,虽然工饷并不多,只是与初级劳工齐平,但肯定要好过他们过去靠着打猎卖山货所能获得的微薄收入。

这个计划一旦得以实施,今后还可以向石碌周边的其他黎峒苗寨进行推广,尽可能多地吸纳这些朴实的山民进入到海汉的社会体系当中。乔志亚并没有亲自去与黄三木商议,而是将这个责任交给了最近经常来工地的黄雀。黄雀当下就拍胸脯给乔志亚打了包票,保证会将事情办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433章 文化渗透,网址:https://www.bqg999.org/19/19687/4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