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4章(2/5)

作品:《1627崛起南海

先,谁也不肯主动戳破这把戏,就睁只眼闭只眼让海汉这般操作下去。等这类种植园和靠此为生的人多了,官府就更不敢管了,否则这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计变成流民,那广州地区势必大乱,到时候肯定会影响到官老爷们的乌纱帽。”

劳动力的缺口一直伴随着海汉的发家史,而岭南地区近几年越发太平,招募自愿到海外落脚的移民也越来越难了。不过相较海汉,大明境内的人力成本还是要低得多,所以海汉也开始反向投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私人名义搞了许多种植园和农庄,从本地雇人开垦农田。

海汉在珠江沿岸的这些种植园,与大明商人到海汉投资的种植园在种植项目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海汉自家境内的种植园多是以可做深加工的经济作物为主,产出回报较高,而在大明境内经营的这些农田,则基本都是种植最常见的粮食作物,经济价值相对就要低一些。

而且这些粮食在收获之后,大部分并不会运回海汉,而是就近供应给大明境内的粮商米行,以及满足佃农们的生存需求。这种做法在经济上能够获得的收益其实比较有限,海汉的目的也并不是要通过这些产业赚到多少钱,而是要设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尽可能多的就业人口,然后再从这些人口中吸纳移民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到海汉投资的大明商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自然不屑再回头喝这碗没什么油水的稀粥,所以对海汉在珠江平原屯田种粮一事,商人们并没有要与其竞争的念头。而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地主,其经营规模还远不及海汉这种开发模式的零头,产粮成本也要较海汉下属的农庄高得多,只要海汉这边不要带头下杀粮价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与其竞争。

郑柞和张金宝都是首次听说这些事情,李奈当下虽然说得不甚详细,但他们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过去只知道大明商人在海汉投资开办了许许多多的种植园,但不曾想海汉居然不声不响地也在大明投资农业,而且这种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避免了与投资海汉农业的大明商人产生利益冲突,又达到了增加移民来源的目的,这样的操作大概也只有无所不能的海汉执委会才能干得出来。

当然了,这种操作方式并不是谁都能够效仿,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拥有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之外,还得要有足以摆平方方面面的硬实力,否则就算经营的农田面积再大,那也只会成为有权有势者眼里的肥羊罢了。

所以即便广州官府知道海汉的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2244章,网址:https://www.bqg999.org/19/19687/23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