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718节 祖籍故里,犹如云烟。(3/7)

作品:《葬元

除非,天子也是老人。

“诸位长者年高,免礼免礼!”李洛立刻止住他们行礼。李洛要是大喇喇的受他们跪拜,就是“无礼”。往大了说,就是失德。

几个老人顺势止住下拜的动作,拄着拐杖鞠躬道:“小老倌儿,见过官家。”

所谓华夏礼仪之邦的说法不是虚的,和后世不同,古代对礼节看的很重,哪怕是乡村百姓,也知道古礼,并千古传承。

尤其是陇右这样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礼节更重于南国。

比如他们的自称“小老倌儿”,就很有讲究。

老倌儿,就是先生,长者之意,也就是“老百姓”的本意,是百姓代表。年纪大的老人,必须得到尊重。老人自称老倌儿,不是自矜,更不是倚老卖老,而是要向年轻人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在维护伦理。

所以,老百姓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你起码要能活到古稀之年,这在人均寿命短的古代,并不多见。

哪怕面对天子和皇后,古稀之年以上的老人,都能不拜不叩。早在周朝甚至更早,这种礼仪就存在了。

从汉朝开始,历代就赐予七十岁以上老人鸠首杖的传统,汉朝规定,胆敢欺凌鸠杖老人者,等同欺君之罪。从上古到明清,老人始终拥有特权。

所以,吕后把商山四皓请出来为孝惠撑腰,太祖就知道孝惠的太子之位无法动摇了,只好熄了改立赵王的念头。

“长者年高,腿脚不便,受朕传召而来,朕甚不安。”李洛拱手作揖。

别以为天子就不用向臣民施礼,必要时,皇帝同样要想臣民作揖行礼,这就是对“三老五更”的礼遇传统。

“官家客气了。”已经年高八十岁的刘老倌颔首笑道,“官家能回到祖籍之地,我等都很欢喜,着实欢喜。”

其他三个老人,也都颔首称谢。

古代哪怕是没有见识的乡野小民,一旦活到七八十岁,倘若头脑还没有糊涂,那么也会变得有见识起来,就是遇到天子,也不会再惊惧,甚至能够平等对话。

这是漫长的时光带来的优势。

就拿刘老倌来说,他经历过蒙古崛起,蒙古灭夏,灭金,见识过很多历史大事,黄土埋在脖子了,还怕什么呢?

李洛命人赏赐几个老者裘皮大衣,问道:“朕祖籍陇西。昔日,此地乃朕祖籍之地。不知可还有李氏族人?”

刘老汉喟然道:“好教官家知晓,李氏故居,本来还是有些人居住的。可六十多年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葬元》 最新章节第717、718节 祖籍故里,犹如云烟。,网址:https://www.bqg999.org/183/183807/51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