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钦定(2/3)

作品:《明末不求生

了,但是剩下来的那些压迫和特权,比起从前,就显得更加刺眼和无法忍耐了起来。

朝廷本来是为了维护皇室政权而推行的改革,其结果反而是引爆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第一次共和革命,就是在大顺改革相当顺利的背景下爆发的,这无疑是令人感到十分感慨的。

第一次共和革命的领导者是广西的小学校长洪秀全和湖南煤炭工人联合纠察队的委员杨秀清,他们拉开了大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内战序幕。

而共和军的迅猛进展,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只经过了一年短促激烈的内战,共和军就占领了金陵和开封,皇室政权完全崩溃。

共和派所创造的传统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甚至社会关系的新基础,顺从让位于劝服、传统让位与革新、狂热让位于理性的共和主义、世袭让位于选举和动员,他们是第二共和的先驱。

虽然也曾被海内外的保皇派打垮,然而们为建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提供了希望,他们一时的失败掩盖不了长远的胜利。

第一共和失败以后,李氏复辟,百姓的共和国瓦解,这也意味着代表传统的保皇派势力依旧雄厚,甚至预示着哪怕到了第二共和时代,皇族的影响力依旧像一个幽灵般,随时威胁着共和国的存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欧洲和印度的新文化史研究中,人们发现革命者经常将律师的职业训练带到议会之中,从而影响了革命的修辞,比如“公民”一词,本是律师需要接受的古罗马修辞训练的产物,结果却伴随着革命者们的演讲传遍世界。

就此而言,主导大顺革命的却是像洪秀全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由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缔造的现代中文里,恐怕蕴含了不少本来专属于教育工作者的修辞方式。

例如导师、教员一类的词汇,经常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或许就是发轫于此。

选举法的改变造成了政治文化的重大变迁,一大批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了当时顺朝政治舞台的参与者。

这可说是大顺中后期政局的一种特殊情况,在一般国家,主导政治者往往以大学教授、律师、记者、企业家和科学家为主,甚至于工人组织首领、群众性运动领袖,主导地位也都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之上。

只是由于第二版新宪法的选举法,加之当时大顺国情的特殊性,造就了一段时间内政局主导者的特殊性。

而竟然由这种偶然性的因素,影响到了整个共和革命的发展,影响到了理性主义在中国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不求生》 最新章节第九十二章 钦定,网址:https://www.bqg999.org/177/177304/91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