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云南(2/4)

作品:《明末不求生

法元年,数年时间内,已经通过营庄制改革聚敛了数量惊人的土地。

现在李来亨推行清田驰禁的改革,事实上是以均田制的方式,将营庄制改革时聚敛的大批搢绅土地,又重新分配给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做法使得大量土地在短期内冲进土地交易市场中,同样降低了土地交易价格,而且也使得本来就无多少积蓄的少地农民,完全放弃了在低地价的情况下接盘的可能性。

如此,全国地价倾泻式的下跌便再也无法阻止了。

在地价大规模下跌的同时,则是工商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和繁荣。

那些早期就投靠大顺的绅商,占尽了先发优势。他们现在越来越感谢当年主持营田制改革的白旺白总裁了,耿应衢因此还组织了一批商人,在湖北八府的所有县城都为白旺修建了财神庙进行祭祀,将其捧为了商人的保护神。

落后一步的江南搢绅,在投资田产无利的情况下,只能坐视自己以土地计算的资产价格疯狂下跌。

想要挽回资产价格疯狂下跌的颓势,就必须改善资产几乎全由土地构成的这种不良结构。

如此大量的钱财也就流向了受到朝廷鼎力支持的各式工坊当中。

而且!

东南搢绅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当他们在地租问题上同佃农发生矛盾的时候,官府几乎是清一色的偏袒佃农、打压地租,即使是有东南籍贯出身的“好官”保护士绅,也很快会遭到上级问罪,从此仕途无光;

可是当他们在工坊经营和劳资问题上,同雇工发生的矛盾的时候,官府却是清一色地站在绅商这一边,对雇工百般进行打压。

这样明显的对比,再搞不清楚应该把钱拿去买地,还是把钱拿去办置商铺,那就太蠢了。

工商业的繁荣,可以为大量失去投资渠道的钱财找到出处。但短时间内,土地价格暴跌,工商业却异常繁荣,很可能造成百货腾贵的情况。

毕竟短时间内,市场规模难以产生重大变化。所以李来亨也觉得很有必要将开拓市场提上日程,海外贸易一年约两千万两白银的贸易额,可不能再继续任由郑森把持下去了。

海外贸易一年两千万,那是在全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惊人规模。

如果有朝廷的鼎力支持,有内地各省的协调并进,李来亨甚至认为将海外贸易额一年的出口量,提高到三千万两的规模都有可能。

毕竟乾隆闭关锁国都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不求生》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云南,网址:https://www.bqg999.org/177/177304/85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