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2/3)

作品:《明末不求生


因此,在弘光之下,是马士英架空朝政;在马士英之下,则是三镇军阀操纵朝廷;在三镇之外,则另有拥唐派和拥潞派在地方上一切诛戮、署置、盐课、商税以及正供之赋,俱得便宜从事,俨然藩镇。

黄得功是崇祯皇帝留下的勇卫营忠义之臣,起码对江南朝廷还有一点小小的忠心,但尊重就完全谈不上了。”黄得功有一次跪着听使者宣读诏书,觉得不合自己的意思,不待读完就爬起来,“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

至于高谦和刘良佐两人,就完全是投机成性的骑墙派,对于朝廷连一点点最起码的忠诚都没有。不过是每日在淮安、扬州等地制造兵变,以勒索朝廷,索要饷粮。

本来,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而言,对清方、大顺政权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控制着半壁江山,淮河以南的富庶地区都在弘光朝廷的控制下,而且受战乱破坏最小。

在崇祯朝廷覆亡以前,明朝的中央朝廷每年要从江南各地搜括大量粮食、银钱、布帛等财物,弥补北京宫廷、诸多衙门以及九边庞大的耗费。按理说,北方各地既已相继沦没,分属大顺和清方,弘光朝廷在财政上应该是绰有余裕的,百姓的负担至少不应加重。

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由于拥潞派、拥唐派分别割据地方,大量挪用和扣押本应上缴南京的岁赋收入。四川也因为被张献忠占据,长江上游交通不便,所以云贵一带的赋税也难以交割至吴。

湖南方面,也因为何腾蛟豢养大批只知祸国殃民的军队,被留守湖北的大顺帅臣陈荩、刘希尧等人打得落花流水,自保尚且困难,谈何交割赋税给江南。

弘光朝廷的财政因此入不敷出,三镇勋臣,除了黄得功所部军纪稍好一些意外,高谦、刘良佐差不多每日都纵兵南下,倡为打粮之说,公然扫掠民间,掠妇女则为妻妾,掠丁壮则为奴仆。

头脑活络的高谦比之刘良佐更为高明,他还提出本镇将士家属也需要朝廷出钱并养。可是高镇士卒的家属,居然多到一兵而有十余、二十家属的情况,马士英哪里有钱供养?结果只好默认了高谦自己出兵打粮劫掠。

可是江南朝廷在财政这样苦难的情况下,弘光天子不思恢复,想的却是如何修缮金陵宫殿。南京原有的宫殿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蠹蚀,自然早已坍塌破败,很难居住,但比之一般庄园宅邸还是好得多。

弘光天子朱由崧过去从洛阳逃到淮安的时候,就因为生活来源断绝,向朝廷索要钱财接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不求生》 最新章节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网址:https://www.bqg999.org/177/177304/7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