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学堂建设(2/3)

作品:《大唐仙师

不愿意更改的人,但在李二轻飘飘一句“让他们回家种田去吧”的语调中,消失在了大唐的官员序列之中。

如此做的效果是显著的。

短短一个月,教育部就成了大唐第一个从朝廷到地方建成初步管理网络的部门,形同后世那般,不仅加强了朝廷对地方教育事务的管辖,同时也让各地教育事务得以高效地进行。

大树底下好乘凉,长安城的百姓成为了第一批享受朝廷红利的普通老百姓。

经过一个月的加紧建设,以每四个坊为一个单位,二十七座教授沈晨新编仙界知识课本的新式小学堂拔地而起,前七日统一注册后,今日将开始第一日的教学。

其实,沈晨一直觉得,李二之所以如此强行推进大唐的教育建设,根本原因还是虚荣心和身为皇帝的野望在作祟。

因为,沈晨给李二的语文课本上,第一课的名字叫做《我是唐人》,其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唐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皇帝陛下李世民!

沈晨估计太极宫里不时传出的夜枭之声就是李二的狂笑声。

当然了,建设的过程中不免由于太过急躁,出现这样那样的笑谈和过错,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都成为了长河里的浪花,一闪而过。

如今,全大唐的士子兴奋得宛若孩子,不管朝廷中多少人落马,又有多少士子得以实现读书的抱负,单单学堂建设能提供的教师岗位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沈晨规定,每一个学堂必须学习语文、数学、仙界基础知识三门主要学科,每一个学科必须配备一名专职老师,还有体育、美术、音乐、劳动四门辅助学科,除体育必须由退伍军士担任外,其他三门可以由专职老师可以兼任,但鼓励学堂自找着三门的专职老师。

如此一来,仅仅长安城便可提供至少八十一名专职老师的名额,在这个读书人本身就稀缺的年代,整个大唐的学堂加起来,几乎可以垄断所有的士子。

虽然仙界基础知识是一门新课,但沈晨在编写时就以《十万个为什么》作为教材的纳入范围,时至今日,没有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读书人屈指可数,即便不能完全理解,照本宣科,带着孩子们做上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还是可以的,倒也不怕缺人手没人教。

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就是,门阀世家的私学成了摆设,即便还有存在,也鲜少有士子愿意去教书,而且教材不统一,旨意上规定,小学考试必须以新编教材为准,只有经过三年小学教育,通过新编教材考试的孩子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唐仙师》 最新章节第361章 学堂建设,网址:https://www.bqg999.org/170/170787/36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