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婚娶(下)(2/4)

作品:《大燕公子

又譬如,按原先《周礼》:女子出嫁后,其家三晚不能灭火。而迎娶新人之男家,三日之内不得有丝竹乐器的响声,整个婚嫁显得得死气沉沉。

姬康下令,男婚女嫁,本是人生之喜事。取消女方三晚不能灭火之规定,男家可以用声乐来助兴,起到欢庆的作用。

这个时代,已有“红盖头”之习俗,但还没有“八抬大轿,十里红妆”之说。王室贵勋之家,用的还是厢车;民间百姓,则用牛车什么的迎娶新人,这让姬康也松了口气。

二月十六,大吉,宜婚娶。

姬康的生辰八字与粟雅、清竹、清梅三人的生辰八字也皆事宜,姬康的大婚之日,就定在了今天。

进入到二月中旬后,已经渐渐回春季节,天气相当的不错。

因为今天是燕国太子姬康的大喜之日,整个蓟都城内,大街小巷,都纷纷挂起了从辽地传来的,被民众广泛喜爱而接受的大红灯笼,一片欢腾的场面。

姬康先是清晨沐浴净身,到太庙祭祀了下历代先王和列祖列宗,禀报了今日成婚之事。

随后就来到了蓟宫门口。

在蓟宫的门口,一阵锣鼓之声响起,紧接着就是笙、萧、笛等乐器奏响,一首欢快的《挂红灯》乐器,响彻在蓟都的上空,高渐离亲自指挥的“文艺团”悉数登场。

从蓟宫到相府,乃至到清竹、清梅两人娘家的大街两侧,酒楼、房屋之上,都站满了间隔有序的军士,大红的军袍,大红的披风,把姬康的大婚,衬托的更是喜庆。

蓟都的民众也都自发从屋内出来,为自家的太子送上了各自的祝福。

姬康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向相府而来。

沿街,姬康一行的队伍们,不停向人群中,抛洒着辽地生产的“高粱糖块”,让道路旁两侧的儿童们奔跑不已。

欢快的乐曲不断转换,一会从《挂红灯》转换为《知道不知道》,一会又转换为《喜洋洋》,《绣荷包》等,这个蓟都民众这下可真是饱了眼福,结婚本就该如此呀!

到了相府前,乐曲更加欢乐、动人。

姬康进去亲自向自己的岳父、岳母粟腹夫妇二人行礼。粟元则把盖着“红盖巾”的新娘子——自己的妹妹粟雅背出,随姬康出门,放在了姬康一行,随行的一处厢车内。

姬康出门,又一次向粟腹夫妇二人行礼。完成礼节后,姬康一行,就一路敲锣打鼓,声乐齐鸣向清竹、清梅二人家而去。

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燕公子》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婚娶(下),网址:https://www.bqg999.org/166/166511/28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