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为子侄人选为难的武勋(3/4)

作品:《千秋皇明

够入京,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计划书,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一下大明的勋贵、武将家的子弟,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了。

毕竟这可是他下的很重要的一步棋,关系着自己今后的班底势力班底建设,由不得他不去重视。

创业开公司还需要有自己的团队呢,更何况自己这还是要守卫大明的江山,保护中华文明,如果历史不发生大的改变,自己今后铁定是要和农民起义军、关外的建奴、蒙古人在战场上做过好几场的。

守江山可比创业难度要大多了。

熟不知,朱由楫在关心着这些人什么时候可以在京师聚齐的时候,熟不知万历前后两道圣旨,早已在大明勋贵以及三品以上的武将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这些人当中除了少数几个隐隐猜测到万历和朱由楫目的,其他大多都闹不大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不过既然是当今圣上下了圣旨,要他们选送子侄给皇孙们做伴读,自己这些做臣子的自然应当遵从旨意的。

只是这个自家的子侄到底要怎么选,就让他们为难了。毕竟是要给皇孙们做伴读的,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位以后会继承皇位的皇太孙,万一自己的子侄不符合皇太孙的心意怎么办?这可是关系到自家的富贵和地位的,千万不能马虎,必须要认真考虑一下。

还有的就有些纠结了,这自家子侄当中没有符合10-14岁这条年龄要求的怎么办?要麽是自家的子侄年纪太小,要麽就是自家的子侄已经成年,要麽干脆就是只有闺女没有儿子。

这让咱们怎么选啊?没有办法按照圣旨将子侄选送上去,这算不算是抗旨啊?

还有的则因为自家子侄太多了,有些为难到底应该选送哪一个?尤其是不少的公候勋贵府中,是应该选以后要继承爵位的嫡子呢,还是应该选以后没有什么机会袭爵的庶出子?

这是个问题。

比如位于南京的魏国公府,北京的英国公、定国公和成国公府,就都在为这个问题感到为难。

这四家都是大明如今一等一的顶级勋贵世家,自家的子侄都不少,符合圣旨上10至14岁之间年龄要求的都有好几个。

最后思来想去,魏国公和定国公、成国公府,各自选送一名自家没有机会袭爵的庶出子弟。徐弘基、朱应槐、徐希皋想的比较多,想的是自家在保证原本爵位富贵传承的同时,自家能够再多出一两个爵位,国公不敢想,有个侯爵、伯爵的就心满意足了。

英国公府就简单直接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千秋皇明》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 为子侄人选为难的武勋,网址:https://www.bqg999.org/165/165818/153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