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东西方 积极性(2/4)

作品:《恶明


也就是在阵地上能够在很小的范围之内移动,若是跟着部队移动,就只能是把炮身从炮座上面卸下放在马车上面,这样繁琐,而且考虑到马车的载重,所以现在也只有三磅炮可以随军。

江峰现在需要他的部队带着更大火力的随军火炮,显然老式的炮座是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带着两个轮子可以被拖拽前进的近代火炮的样式,江峰的脑海中还是清晰的记得,所以他大概画出了草图,交给下面去做。

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一根轮轴两边两个大的轮子,上面安置的火炮,行动的时候用马拖拽,不过工匠们按照江峰的方法来制造的时候,却发现却有种种的困难,一来是现在冶炼很难保证有这样的强度的铁架可以承载六磅和更重的火炮,毕竟这和舰船上不一样,江峰的主力战舰上的火炮最大都有十八磅的火炮,那是因为船只的浮力足够,可以承载。二来是如果按照江峰的这种设计,根本无法保证火炮在行进时候的重心,特别容易发生倾覆。

不过江峰的设计,也不敢有什么人来质疑,工匠们只能是闷头在工坊里面尝试各种改进的方案和方法。

直到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在尼德兰过来的移民之中有两名懂得金属冶炼的工匠,他们改进了江峰这里的炼铁的设施。这样可以锻造出附和炮架要求的铁材料,有了材料,事情就是容易了许多,制造四轮马车的罗本这时候提出了一个方案,用四轮马车的底座框架改进成炮架,然后在进入阵地的时候,拔掉卡簧,把后面的两个轮子和炮架的部分拉开,这样在行进的时候比较稳定,而且在可以在炮车的后半部分放置弹药。

这种炮架和炮车的形式,实际上在十七世纪之后,成为了欧洲军队炮兵的标准样式,不过在江峰这里提前出现了。

除了马车还有许多的新东西不断的都被发明出来,这些东西并没有超前这个时代,只不过东方和西方的思想技术彼此之间,交汇和碰撞,产生了喷发一样的效果。

江峰这里自然是不缺大明的工匠,不过西方那一切却是大批的尼德兰人带来的,从华州和吕宋建立奴隶贸易的关系开始,大批的尼德兰人开始不断的进入华州。

在遥远的欧洲西班牙,西班牙军队对尼德兰的统治越来越严酷,不断的有反抗的人被残酷的镇压,这些人有的逃到了美洲,有的却朝着东方流浪而来,这些人都被江峰用种种方式召集到自己的手中。

事实上,吕宋利润最大的奴隶贸易并不是土人,土人早就证明他们也就是被作为拓荒者,一次性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恶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二章 东西方 积极性,网址:https://www.bqg999.org/162/162903/44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