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吏治变革(2/4)

作品:《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培训的内容就当官的工作内容,主要以推行新政为主。

培训后还要先安排实习,去往将要上岗的州县去实习三个月,三个月后通过实习考核的才能正式转正。

通不过的再回来培训一个月,再安排实习,如果再通不过,那说明你不适合当官,改行吧!去县学教书也行,好歹也算知识改变命运了,恰逢朱慈烺准备改革教育,他们也不至于贫苦潦倒。

九月十六日,南京发生地震,南京礼部尚书朱继柞奏请:令群臣检查政务缺失。

朱慈烺采纳了其建议,趁机对南京六部进行大换血,并要求都察院加大监察力度,又将锦衣卫散出去抓贪官反腐,给举人们腾位置。

终明一朝,共发生水、旱、虫、震、雪等十二类自然灾害三千九百五十二次,其中水旱灾和震灾占到了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自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

崇祯元年到目前的崇祯十三年,大明发生了多次重大水灾、旱灾、雪灾、蝗灾,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地震,仅在南京一地,就已经发生了四次地震,北京地震则高达七次之多。

面对如此频繁的天灾**,朱慈烺也倍感吃力,连繁荣的浙江、三吴之地都出现了大饥荒,可想而知陕西、河南等重灾区的情况。

朱慈烺清楚,最近几年是天灾鼎盛阶段,只要再扛两年,到了崇祯十五年,天灾就会逐渐减弱。

朱慈烺看着各地送上来的一份份奏本,长呼了一口气:“相比这些天灾,**才是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新政必须尽快推行!”

南京吏部大堂中,一大群官员寒暄而坐,等待着皇太子对南京六部进行调整。

按照秩序坐下后,一群官员开始了谈话扯闲篇,由于聊的不是公事,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开始从出身讲起。

聊起这个话题的是工部尚书熊明遇,他一张口,立即有一大群官员退出了大堂。

其他官员丝毫不惊讶,对此习以为常,这并非是熊明遇嘴臭人缘差,而是文官集团内部的规矩。

留下的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出去的官员都是举人出身,文官集团内部秩序分明,进士们谈私事,连殿试都没参加过的举人就别来凑热闹了。

就如同后世面试的一群人闲聊,互相问学历,我清华,他北大,你一个野鸡大学毕业的凑过来不是自讨没趣吗?

第一次见面,立马有些当官的开始摆出身,一开口就是想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最新章节第441章 吏治变革,网址:https://www.bqg999.org/148/148373/4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