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百家可以争鸣,但必须听我赵括的(2/3)

作品:《回到战国当赵括

落,你再看看现在的稷下学宫又如何?

若不是秦王一心沉迷法家的话,稷下学宫之中的诸子百家们早就去咸阳讨新的生路了。”

面对荀况的话,赵括也是微笑点头。

诚然,诸子百家的大能们确实是华夏文化之中辉煌灿烂的一笔,但首先他们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也是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条件来做研究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后世很多科学家抛弃国籍跑去发达国家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更高超,仪器更先进,给出来的生活条件也更加的优厚和舒适。

作为如今天下第一强国的赵国,其实就和后世那些发达国家一样一样的。

当然肯定也有那种很爱国的,不为发达国家待遇所动的,但不得不说那种人其实是少数,而且那种人就算来了赵国也很难被赵括掌控。

所以,赵括只需要锦上添花的那一批就够了。

而且这年头的士人本来就有一种风气,那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像秦国的相邦商鞅就是魏国人,现在的相邦范睢也是魏国人,大将蒙骜是齐国人。

赵国的话韩徐为是韩国人,燕国曾经的大将乐毅是赵国人,等等等等类似的例子很多。

这个时代整个士人阶层对自己出身祖国的认同其实没有那么强烈,他们更渴望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简单的说,在这个时代风气的感召下,更多人会愿意选择锦上添花!因此赵括一点都不担心锦上添花的这批人之中会缺少才能,更何况人品这东西真的和才能从来都不能画上等号。

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赵国的学宫之中必须全部都是赵括的“自己人”!对此,荀况当然是——毫无意见!要知道荀况当年在齐国稷下学宫也是大祭酒,但最终被儒家一群人给排挤得灰溜溜的辞职离开齐国,如今荀况于赵国之中东山再起,当然不希望那些家伙又跑来赵国,万一再被排挤走一次那荀况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赵括顿了一下,又道:“然后呢,我再提一个意见。

既然我们是要兴盛百家争鸣这个局面,那么就不应该像稷下学宫那样由儒家一家独大。

我的建议是今后我们的学宫之中每一家都派出一个代表来担任祭酒,所有祭酒组成一个祭酒团,凡事涉及到学宫大事都必须由祭酒团通过,不知荀大夫觉得如何?”

这第二条限制的也同样是儒家,由于儒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回到战国当赵括》 最新章节第187章 百家可以争鸣,但必须听我赵括的,网址:https://www.bqg999.org/146/146178/2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