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要多想(2/4)

作品:《汉阙

于定国来到御史府,要接收杜延年的官印,于定国今日破天荒没喝酒,还对杜延年格外恭敬。

“旁人皆以杜公获罪,唯定国深知,君侯乃国家栋梁,论议持平,合和朝廷,常与两府及廷尉分章,十余年来皆如此,劝大将军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皆自杜公而始,名为太仆、御史,实为宰相。又有策立之功,今虽获罪免职,但假以时日,定能重回朝堂。”

杜延年摇着头,解印免冠,苦笑道:“承蒙曼倩之言。但退下来也好,我父所修《大杜律》太过严苛,我卸下案牍之劳后,可以好好修修我的《小杜律》了。”

他的父亲杜周也做过汉武帝时御史大夫,为政严苛,弄了不少夷三族的大案出来,而长子次子皆为郡守,都是遭世人诟病的酷吏。

唯独作为少子的杜延年为政宽厚,是家族的异类。

杜延年一一带着于定国交待御史府之事,于定国发现,杜延年的坐卧办公之处,都不在正儿八经的厅堂,而是换了地方,因为这些都是其父杜周曾经待过的地方,杜延年不敢当旧位。

其念旧笃孝如此,霍家兄弟以为他“忘恩负义”,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切交待完毕后,杜延年离开了御史府,等回到府邸,家人已经收拾好了东西,装载于牛车之上,要回南阳郡老家,杜延年希望能让家族避开接下来长安可能会发生的动荡。

杜延年行走在有些空旷的府邸中,走进居室,亲自将一枚挂在卧榻旁的铜镜取下,这是大将军赠他的。

他尤记得,当初大将军秉政,以杜延年为三公之子,吏材有余,补大将军府军司空时,对他说的话。

“老夫总有冲动做错的地方,还望幼公为吾镜。”

杜延年擦了擦那铜镜,揣进了怀里,只感慨:“大将军,下吏纵有范增之智,然君子之刚愎愚昧,胜过项羽远矣,下吏不能救之,只幸得以骸骨归故乡,还望大将军勿怪。”

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二十年如一梦。

而霍家的梦,又有多久才会醒呢?

……

杜延年前脚离开了御史府,有人后脚也来到了此处,坐到了仅次于于定国的位置上。

却是因为弹劾杜延年有功,又被丞相丙吉举荐为御史中丞的魏相,上个月还是廷尉诏狱囚徒,如今却又复为比二千石,真是升得飞快,很符合魏相这一生骤然起落的风格。

让人好笑的是,这项任命,霍家伯侄居然很支持!让丙吉的举荐送入温室殿,又让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汉阙》 最新章节第444章 要多想,网址:https://www.bqg999.org/131/131459/4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