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划时代的变革(二)(2/3)

作品:《明帝

,铸造七种硬币,十元金币,一元银币,五十文铜币、二十文铜币、十文铜币以及一文的铜钱,还有少量发行十元、五十和一百元的纸币,对等进入流通,逐步取代市面上流通的元宝、通宝之类的铜币还有银元宝和碎银和银票,并且下令全国,任何人不得拒收新发行的硬币和纸币,新发行的货币更是将这个时空能用的防伪技术都用上了。

新货币发行第一个是用在给官员发放俸禄上面,朱影龙更是下诏通令全国,官员俸禄以及俸粮等一些列涉及官员俸给的发放以后全部都将以新货币“龙元”结算,而且官员发放俸给也不将交给新成立的帝国银行,官员自动在帝国银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帐号,若官员不能按时领取,则俸给就会自动转到他的帐号之中,并且官员若不急用,将俸给存放在银行中,还会给与一定的利息。

当然,要在诺大的大明朝一下子将帝国银行开到每一个县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期筹备也只在北方几个省去,并且只能开设到省会城市,逐步的向南方以及府、县架设,这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恐怕也是难以完成,尤其是偏远的小县城,可能需要更加长的时间。

由于新的机构,新的衙门不断涌现,朝廷的行政机构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像吏部吧,管着官员的考核和升迁,这在以前那可是一个实权的衙门,现在呢,成了最六部中最清净的衙门,反倒是原来认为是最清净,也最没有油水的工部衙门简直忙的是热火朝天,今天修路,明天挖运河,再后天修黄河堤坝,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以前黄尊素还羡慕周顺昌是七部尚书中最悠闲的一个,现在反过来,六部加上理藩院没有人再比他忙了,朱影龙来之后世,深知基础建设的重要,故而在改革初始加大了对工部的重视,尤其是多灾多难的大明朝来说,一些防患于未然的大型工程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特别还在工部下面挂靠了一个防汛指挥厅的机构,著名水利专家袁应泰主持整个大明防汛以及防汛工程建设的工作。

改组内阁,改革六部,还有京城许多衙门一下子都换了名字,内阁该承政务院,设政务院总理大臣一人,副总理大臣四人,总理大臣徐光启,副总理大臣:黄尊素、孙慎行、杨鹤、周顺昌,理藩院改称外交部,刘鸿训称总理外交尚书大臣,六部之中,户部改称财政部,下设几个税司,帝国中央银行,财政尚书大臣还是孙慎行,工部分拆,一为水利部,袁应泰为尚书大臣,一为交通建设部,尚书大臣任为周顺昌,刑部不动,不过增加一部为巡检部,统领整个大明朝所有的巡检司(拿现在来说就是公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帝》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划时代的变革(二),网址:https://www.bqg999.org/114/114538/57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