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谈判要求留战舰,杨乐觊觎印度洋(1/4)

作品:《昌明

宝岛台湾,是中国南海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大明在南海的藩属国较多,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二十一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六十四个岛屿。

明朝时期,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崇祯元年,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组织数万灾民到台湾垦荒定居,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大陆移民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推动。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不久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了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台湾,在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了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荷兰殖民者还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从此以后,台湾彻底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这一次,明军水师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三国西洋海盗作战,首战大捷的消息迅速传开,一时间,台湾本土、苏杭两地乃至整个大明的百姓欢欣鼓舞,荷兰战败,台湾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台湾的西北郊,是一个深水海港,杨乐率领大明水师暂时停泊在了那里。

这一次,杨乐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火炮、火铳、弓箭和长矛,还有全身甲胄、杀气腾腾的军队,台湾人民载歌载舞,列队欢迎,因为他们在明朝军队的帮助下赶走了荷兰侵略者。

明朝曾经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而在台湾并没有设置任何的权力管理机构,只由当地的土著人自由管理。

台湾的首领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虽说他是土生土长的赛德克族人,但是经过大陆多年移民的同化,也学会了汉语和一些文明礼仪。因为他的土著语的名字叫赛德·道巴塔,于是,他干脆给自己起了一个汉名,叫赛德。

赛德站在道上施礼迎接杨乐的到来,并且引领着大明军队走向他的“王宫”。

台湾的建筑有大陆式房屋的特点,还混合了土著建筑的泥土风格。如果单看房屋建筑的话,这个王宫建筑群并算不太大,甚至赶不上一个王爷府,不过一栋栋房屋虽然算不上高大,但风格十分独特,大多数都是竹子建成的,冬暖夏凉,建筑遮掩在各式各样的热带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昌明》 最新章节第190章 谈判要求留战舰,杨乐觊觎印度洋,网址:https://www.bqg999.org/100/10001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