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军将变动控兵权,火炮专家去山东(1/3)

作品:《昌明

削藩,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比如靖难之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京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有了这样的例子,削藩收地的事情,崇祯和杨乐不得不慎重考虑。沉默片刻,杨乐把茶杯里的香茶一饮而尽,品咂着舌尖上的芬芳,说道:“成祖皇帝(朱棣)登基后,虽未继续“削藩”,但在政策上对藩王的限制越来越多,直至形成“藩禁”之制,甚至对省墓、入朝等作了事无巨细的规定。藩府成员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作为宗室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成为只享禄米的寄生集团。因此,这也是朝廷的一大弊端。”

崇祯沉默良久,说道:“如果能把土地变革和削藩夺地这两件大事办成,变法也就完成了八成,而大明就能度过倾覆之危。下面请爱卿再仔细说说如何去做吧。”

杨乐早已经把这些问题想的透彻,不假思索地说道:“藩王大多是世袭,完全撤藩的阻力很大,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如今之计,只能尽量削弱,方法有缩小藩王的辖区、收回藩王部分兵权、税收权、官吏任免权等权力。当然,在削藩之前,要先对军队进行大的调整,各个辖区内安插皇上信任的将领,尽量夺取更多的兵权。这样一来,那怕藩王叛乱,也能及时镇压。”

崇祯认可地点了点头,说道:“朕心中刚好有些将领值得提拔,借此机会,你给朕参谋一番。”

说着,崇祯从怀里拿出一张手帕,上面写着几个官员的名字,有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卢象升、曹文诏、左良玉、陈奇瑜、祖宽、熊文灿等大明赫赫有名的大将。而在他们名字的后面便是调任的地方和职守。

杨乐大体看了看,感觉将领的任命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说道:“皇上和臣心中的想法基本一致,臣完全赞成。臣顺便再说一下军队调整的主要内容。”

杨乐便将军队调整的内容、目标及推行办法说了一遍,崇祯又提出了许多应该注意的事项,两人商议到三更天方散。临走时崇祯反复叮嘱,要杨乐专心致志的操持变法大计,不要为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昌明》 最新章节第129章 军将变动控兵权,火炮专家去山东,网址:https://www.bqg999.org/100/10001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