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节 洗脱(2/4)

作品:《临高启明

崇祯二年才告老回籍。象春同父的兄弟當中。亦有多人出任文武官員。

其次,也是最要紧的是,孙元化在万历四十年乡试中举的时候,座师正是王象春。徐光启与王象晋是同年,同教前辈楊廷筠與王象节同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象春虽然是东林党。和孙元化徐光启不是同一派,但是双方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尤其是“座师”、“同年”这样的关系。

孔有德知道王家和自己的特殊关系,才会如此下重手处置部下以使得王家满意――这点上,孙元化对孔有德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他“识大体”。孔有德兵变伊始。就不断派人来投书,说明自己的“苦衷”。

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有很深的牵扯,孙元化心想,王家是同样可以被安上一个“激变”的罪名。眼下朝中的东林党势力开始不稳,肯定会有很多人拿这个作为炮弹。

而且王家和毕家又有类世的姻亲关系。于情于理,王家都要撇清“激变”的罪名。

王家有可能会拿他当替罪羊。把罪名推到他的头上。但是仔细想来可能性并不大。先王家这样做,只会把徐光启一派的官僚推向对立面――这对东林党自身没有好处。其次,是否“激变”,他作为登莱巡抚显然最有言权。如果他死咬王家有重大责任,王家也没法把自己洗刷干净。

只要晓以利害,到时候王家纵然不帮忙,亦不会落井下石。

当然此事还得请朝中的大佬尽量开脱才行――少不了得大量的打点花费。

钱,他当然有得。孙元化不是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清官”。他有任事之能,但是本身并不清廉。他以幕僚受举荐入仕途,不到十年就当上了登莱巡抚这样的要职,除了自身的才干,先是徐光启这位老师兼姻亲在朝中的庇护,其次是在周延儒身上的花费打点。

跑官、买官这样的事情,孙元化并没有少干。何况,在当时朝廷已经形成的政由贿成的环境下,任何人的政治主张和见解想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推行,都需要大量的花费。这笔钱当然不是出自他自己的私囊――他也出不起。

尽管登莱巡抚的职位使他宦囊丰厚,但是登州陷落之后大部分钱财也失陷到了城里。现在他的奏折一递进去,就要花费一大笔的活动经费。幸好在这之前他请山西屋子汇了一笔银子到京师。加上在京师和家中的存银,大约也够了。纵然不够,余下得也只能由在京师的师友们代为筹措了。

奏折写好,却不是正式的拜。而是以私信的方式派遣专人快马加鞭专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临高启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一十四节 洗脱,网址:https://www.bqg999.org/1/1501/116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