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黄雀(上)(3/5)

作品:《暗黑大宋

人钱多得花不掉,想办法替他们花了……

两份奏折一前一后到了京城。

朝堂的各个大臣都无语了,真灭大理啊?

现在又搞出什么旅游业。

赵顼古怪地放下奏疏,看着大伙。

大伙都无语,不过在心中想,如果自己不担任着官职,会不会在这个安保行的保护下,到处看一看?

但这是遥远的南方啊。

不过有这个想法的都是老家伙,一些岁数不大的大臣还有些浮想翩翩的。

王珪说道:“这个飞钱行倒是可以采纳,利于商货流通,互补有无,朝廷也可以不加赋税而增加收入。不过这个安保行……朝廷还是不要参与。”

吴充说道:“王公此言极是。”

但王珪意思也不是反对,如果王巨有能力。将商人组织起来,由商人自己负责。再说,大理还没有拿下呢。

其他大臣都无语。如果让王巨在南方再折腾几年,看样子。他能将南方几个国家说不定都能灭掉。

赵顼啼笑皆非地转移了话题,而且他也不相信,仅是组织几百人或者几千人,到处转一转就能与茶叶养活一样多百姓,他问道:“诸卿,苏轼如何处理?”

乌台诗案发生了。

为什么继续发生?乃是宋朝经济好转,最少国家经济好转,王安石下去了。但变法在继续着,农田水利法乃是变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于是赵顼拨出大量钱帛,进一步兴修水利与治河。

作为科学家沈括,赵顼不会不利用的,因此还是让他视察了两浙路水利情况。

苏东坡招待,又将他写的诗作拿出来给沈括看。

后人纷纷替苏东坡叫冤,但实际后人往往不知道早期苏东坡那张大嘴巴,多招人恨!

而且也非是王巨所想的那样,沈括用此向王安献媚。王安石早下去了,献个屁的媚,更非是沈括嫉妒苏东坡。

主要原因王安石下去后。沈括想做两面派,怦击变法不妥,结果让赵顼贬放下去。沈括这才明白,王安石下去,乃是皇上将王安石当成了顶罪羊,缓解变法引起的矛盾,同样赵顼在收拢权利了,将权利集中到他手中,这两条不论那一条王安石都得下。但变法仍在继续。

看清楚了赵顼这一动向后,再加上苏东坡招人恨。于是苏东坡便成了沈括想再度上位的牺牲品。

这时候苏东坡嘴巴大,说话写诗不经大脑考虑。诗作里确实有许多“可疑之处”,不仅那个根到九泉无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暗黑大宋》 最新章节第679章 黄雀(上),网址:https://www.bqg999.org/0/512/68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