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莫斯科】(2/3)

作品:《民国之文豪崛起

面,我们对17岁以前的儿童,实行免费的普通和综合技术教育,实行教学与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方法。”

李石曾惊问道:“贵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扩展到17岁以前学龄儿童了?”

“是的,苏联是劳动人民的国家,苏联的学校,也是劳动人民的学校。”苏方官员微笑道。

李石曾又问:“教育与劳动如何结合呢?”

苏方官员道:“我们把学校里必须学习的全部知识,分为自然、劳动和人类社会三个单元,称为综合教学大纲。教育和社会劳动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建立了很多工科、工程经济和其他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大量基层技术干部。学校里走出去的学生,可以马上投入社会劳动。”

“贵国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执行力,真是让人惊叹啊。”李石曾由衷感叹道。

李石曾也是主张教育与劳动结合的,他跟蔡元培的教育改革中,劳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劳动大学,级别跟清华、北大这些高等学府相同。

突然,一个老师带着几十位学生,兴高采烈地从众人面前走过,然后坐着开车离开学校。

李石曾问道:“这些学生要去哪里?”

“工厂,”苏方官员说,“苏联的教育注重劳动实践,学生每周都有机会接触实际的生产。他们还没毕业,就已经是优秀的操作技师和工程师了。”

李石曾转过身来,对周赫煊说:“明诚,苏联的教育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周赫煊很想回答:老先生,你可别被苏联人忽悠了!

但碍于苏联官员在场,这种话实在不好说出口,周赫煊只能暂时憋着。

首先,苏联官员所说的义务教育情况,其实有很大水分。苏联此时许多边缘地区,义务教育根本没有普及,更别说年龄范围扩大到17岁以下儿童。

其次,苏联的综合教育大纲,严重破坏了教育学科的系统性。所有学生都是流水线出来的,甚至废除了入学、升学和毕业考试,取消了对学生的血液评定,导致教育质量远远不如沙俄时期,更不可能培养出大科学家。

苏联教育部门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问题,正在计划着进行教育改革。但改来改去,依旧问题重重,比如把大量工人的子女归为“智力落后的”、“有缺陷的”行列,直接送进特殊学校,戕害了无数儿童。教师的作用也被无限放低,成为照本宣科的机器。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期间才有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 最新章节340【莫斯科】,网址:https://www.bqg999.org/0/183/34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