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六节 一个男人的潇洒(2/4)

作品:《他从末世来

人工湖(eastbaray),并于巴肯山上建造国寺巴肯寺(bakheng),像征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

四周建有沟渠,像征须弥山周围的咸海。此外,耶输跋摩一世也建造许多印度教寺庙与修院。967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ii)的朝臣yajnyavahara于吴哥东北方兴建女王宫(banteaysrei)。主要供奉婆罗门教湿婆神。

以稀有的红色砂岩雕刻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准作品。

百年间,大小神庙竞相建筑。11世纪中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ii)建造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bahuon),也是一座大型须弥山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并在西侧挖掘西大人工湖(estbaray),以替代逐渐干涸的东大人工湖。

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angkorat),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

打破传统设计,吴哥窟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以五塔和三层回廊构成。外有灌水的壕沟做为咸海,墙面浮雕神话故事与苏耶跋摩二世个人的皇室生活。

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

苏耶跋摩二世去逝后,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着外敌占城入侵。搜括破坏首都耶输陀罗补罗。当时还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驱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为王,在位三十余年间帝国达至顶盛。

他在成为废墟的首都大兴土木,重建吴哥城(angkorthom)。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闍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城外建有护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bayon),最著名的就是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

也是“微笑高棉”的由来,寺庙墙上浮雕不只展现闍耶跋摩七世与占城战斗的壮阔场面,也有描绘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

而因为闍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吴哥地区信仰开始由印度教转变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特殊格。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还建造了大批寺庙如塔普伦寺(tarohm)、达松将军庙(tasom)等,也兴建了不少医院、旅舍。

华国元代人周达观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从末世来》 最新章节第八九六节 一个男人的潇洒,网址:https://www.bqg999.org/0/156/9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