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1/3)

作品:《红警大中华1985

中国的经济在齐一鸣计划的蓝图下展,不存在另一个位面中“市场换技术”、“低附加值中低档产业为主”、“沿海先富,内地等着”等情况。因为齐一鸣可以提供大量技术甚至高端的技术人才,所以中国用了数年时间吃透吸收,最终转化成了一个技术性大国。

十几年的时间,也创造了比另一位面多出数倍的人才和高技术劳动力。这主要归功于在本位面,齐一鸣从开始就特别重视教育产业的展,不仅仅国家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同时民间教育产业的展也是蓬勃。齐一鸣一面利用红警基地提供的人才作为种子培养新的人才,一面也花重金在全世界搜罗师资力量,即便不能常驻中国,做上一段时间访问学者也可以。这就促成了中国在十几年中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千所高等院校。

更多的大学自然批量生产出了更多的大学生,曾经齐一鸣听人说中国大学生像呆头鹅,没有创造力,缺乏交际力,性格也不好,竞争力缺乏,大学扩招属于粗制滥造。不过后来中国经济不断展,齐一鸣觉得,即便中国大学可能比起外国名牌院校确实差,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大比例的优秀学生,还是使得中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库。中国能够培养1oo个软件工程师,美国可能只能培养个位数,即便是这一百个工程师平均来说不如美国工程师,但是里面拔尖的几个也不比他们差,而且水平一般些的却能胜任一些基础工作,而美国没有足够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事。

所以,人才的培养不单纯在于人才的优秀程度,而很多时候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挥自身的优势。

其实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社会继续教育也是齐一鸣打造中国教育产业的一大部分。有相当一批已经工作的人,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展,感觉越来越跟不上形势了,所以公司和企业一般会公费为本公司员工提供这样的再教育机会,而这些教育就被外包给一些教育机构,有些可能是高等院校,有些则是专门的培训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可能涉及各个领域,不过大都是比较偏实用类和技术类的,有些教师甚至直接是一些企业里的高级工程师之类。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也有一些比较通用的课程,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外语之类地科目。

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因为上面有政策,所以都需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而政策上如果通过学习取得新技能的员工是有奖励和晋升机会的,所以很多员工也对此比较认真。

再有就是一些针对青少年的课外教育机构,另一位面非常典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红警大中华1985》 最新章节612 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网址:https://www.bqg999.org/0/11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