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香港咨委会(2/4)

作品:《红警大中华1985

,主要分地区直选和功能界别两部分,直选由港岛、九龙东、九龙西、新界东、新界西五大选区共选出-o个席次,功能界别则在工商、劳工、教育、法律、医疗等2个功能界别中,选出3个席次,共组成6人的立法会。

虽然不是全普选,但一半的直选名额还是很给力了。甚至一些良心还没有完全坏死的泛民主派,也称赞这是香港民主的重大进步。一些民主人士还表示,对于第一届特区立法会选举表示期待。

出现争议比较多的部分则在特产生上。一些大佬在研究后世香港政治之后,认为行政和立法两个部分即便是都为亲建制派,但缺乏统合行动力,屡屡出错。所以他授意中央代表,提议了一个责任内阁制,最高行政长官由立法会进行选举,这样议会多数党就能够推选出自己的领袖作为特,特产生后补选一名议员进入立法会。但实际操作中很可能出现没有绝对多数党,那就需要政党联盟协商产生一位特,各种各样的麻烦也会随之而来。

责任内阁制的好处就是立法和行政会保持一定的统一步调,对于政策推广和执行有好处,缺点是出了问题全党都要背黑锅,小党执政的话也容易造成信任危机。

另外就是通过一个所谓“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举特了,这就是原本位面中的模式,相对保守了些,实际就是中央通过自己任命的选举委员会,控制特选举,劲儿达到控制香港政局的手段了。这样不是不行,但是随着时代展肯定会被慢慢取代。而且极容易梳理中央和本地港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系。

咨委会中也有人提出直接进行特普选,但中央的声音对于这么激进的模式还是不太支持的,所以特普选应该是最不可能出现的体制了。

最终还是平太宗的政治智慧给了这个争议性的问题一个各方都算满意的答案:双选举制。

特选举和立法院选举采用类似的模式,都进行五大选举直选以及功能界别选举,采取一种高度近似普选的方式,选举最高行政长官。直选自然没什么好说,猫腻在功能界别上。直选的选票中央基本上没有什么控制力,但功能界别基本上全都是要仰中央鼻息的,包括工会、文化界、体育界、工商业等选票,2个功能界别可以搞的小动作就很多了。基本上这些选票能够控制不少,虽然做不到像选举委员会那样全面控制,但最起码有个兜底,而且明面上程序正义不受影响。

咨委会的一番努力还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罕见地两面讨好。左派欣喜于为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正名,泛民主派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红警大中华1985》 最新章节248 香港咨委会,网址:https://www.bqg999.org/0/111/255_2.html